早些时候,复旦大学的一位吴姓学者研发出了所谓的“水锂电池”,号称能量密度能比普通锂电池高出约80%。消息一经《科学报道》杂志发布,就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,甚至让许多人相信,锂电池的新一轮革命已经到来了,也许现在就是摆脱对石油的依赖的最佳时机。但实际上,这个消息仅仅是昙花一现就再没下文,两年多时间过去了,我们也没能等到当年吴教授预言的“水锂电池电动车”。科学研究的道路上难免会有坎坷,一两次失败不算什么。不过这也把另外一个问题推到了我们面前: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多少,我们才可以摆脱对石油能源的依赖?
说到这里,我们首先得来普及一下能量密度的概念。所谓能量密度,也就是单位体积内包含的能量。如果说锂电的能量密度提升了5倍,也就是说它在重量不变的情况下,所包含的电量提升了5倍。其实国际上对锂电池的研究,也主要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的。从事电池开发的人都知道,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一直都在提高,只是一直没获得超出预期的突飞猛进。而各大移动电源品牌真正能拉开价格的关键性技术壁垒,也主要是能量密度的差距。安全、智能、设计,不过都是陪衬罢了。
如果对汽油的热值进行一下换算,那46百万焦耳/千克的能量,可以换算成3100毫安时/45克。而同样重量的锂电装置,所达到的能量仅为前者的2.5%左右。不过考虑到汽油发动机的转化效率很低,把化石能转化成动能时只有25%左右,所以同等重量的锂电应该可以达到目前汽油能量的10%。换句话说,如果今天锂电池技术的能量密度能提升10倍,那在不考虑供给量的理想情况下,人类历史中的活塞发动机汽车就可以全部推进历史博物馆了。而实际上考虑到经济性的一些问题,目前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4倍左右,就可以抢占燃油汽车的绝大部分市场了。只是,目前连80%提升的项目都搁浅了,我们实在是没办法给4倍这个目标制订一个明确的达成时间。